访谈全文
以长坡厚雪为根本,专注优秀赛道的成长股投资
拉长时间来看,给投资组合带来较高收益率的就是优质企业。如果某个优质企业估值很贵,我不会退而求其次买入这个行业质地一般的公司,而是继续去那些估值偏低行业中寻找优质公司。结构性行情仍将继续成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市场投资主线。从市场投资机会来看,内需和外需产业转移两大主线都会较好的机会。风险上,关注美国经济从衰退演变为萧条的可能风险。成长股选手,应该更加专注和聚焦于优秀赛道,逐步加深对长坡厚雪与商业模式的理解,找到既有发展空间,又对投资友好的领域。科技股不能单独地看估值。估值必须和质地匹配,最优策略是以合理价格买入优质企业,次优策略是以偏贵价格买入优质企业,最差策略是以便宜价格买入劣质公司。公司质地为先,估值在后,我个人觉得不应该花精力在劣质公司。
证券之星:近20年的投资生涯里,您的投资理念与风格是什么?是如何做到最优的?
史伟: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的投资理念就是:寻找优秀赛道的未来领导者。
优秀赛道主要是三点:1、赛道的商业模式具备良好的经济特征;2、需要具备行业壁垒和竞争力;3、所处的企业里面需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而对于未来的领导者,就是具有长期竞争力的优秀企业,这样的公司可能目前就有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它也可以目前不是市场份额最大的,但是其竞争力需要足够的强。
我自己一直坚持做成长股投资,长期偏好在消费、医药和科技三个行业。入行比较久了,开始做基金经理也比较早,个人也是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状态,一个人只要不断的学习,他的能力是可以加速上升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现在也逐渐知道了自己的能力圈和边际。比如对短期市场时机的选择以及行业和风格的猜测都是无意义的,对于二三线股票那些低估值、高弹性的诱惑需要抵制住。
我现在已经不做择时,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对于公司的深度研究上。我看了很多欧美投资方面的书籍,在欧美市场最先进的经验中,基金经理都是很少做择时的。市场在不断进化,要走择时这条道路很难。
从2019年开始对自己的成长股投资方法进行了升级,开始践行自己的成长股投资“2.0版本”,这个方法的核心是做减法,在有效的事情上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没有竞争优势的事情上,不要去做太多动作,归根到底就是致力于个股的深度研究,找出那些优秀赛道的未来领导者。
我越来越明白优质公司的价值。拉长时间来看,给投资组合带来较高收益率的就是优质企业。如果某个优质企业估值很贵,我不会退而求其次买入这个行业质地一般的公司,而是继续去那些估值偏低行业中寻找优质公司。
在投资上,不要老想着去占市场的便宜,市场比我更聪明,不要想着在优秀公司上进行高抛低吸,这些优秀企业的管理层经营水平比我高。不要让短期因素影响自己的操作。真正能指导投资的,还是多看一些好书,从优秀的理论经验,上升为对投资的指导。
证券之星:展望下半年,您对A股的研判是怎样的?
史伟:从目前经济基本面和估值角度来看,经济仍在“L”型底部,但A股估值又处历史低位,因此维持对A股全年震荡格局观点。
从中期视角看,目前沪深股市依然处于底部区域。海外疫情特别是欧美疫情何时出现拐点,美股暴跌何时止跌回稳成为A股完成探底的影响变量。而一旦经济数据出现明确的回升信号,市场将完成筑底开启缓慢的震荡向上行情。
综合而言,结构性行情仍将继续成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市场投资主线。从市场投资机会来看,内需和外需产业转移两大主线都会有较好的机会。风险上,关注美国经济从衰退演变为萧条的可能风险。
证券之星:疫情过后,您认为会催生哪些新的投资机会?
史伟: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少行业受到冲击并造成损失。中国经济规模庞大、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大,通过贸易收支可对世界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疫情的爆发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各行业产生冲击。不过,正所谓“危中有机”,一些行业也在此次疫情中获益。
1、大数据应用行业:此次疫情爆发后,我国采取了迅速、有力、科学的应对举措,许多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大数据应用方面。
2、网络购物行业:疫情形势固然严峻,但其实疫情并没有堵死所有的销售渠道。相反的,由于大量的居民选择闭门不出。上网成了大多数人主要的娱乐项目,这反倒会刺激网上购物平台的增长。
3、远程协助:由于开工被推迟,远程办公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在疫情期间,实行的都是远程在家办公。企业微信、钉钉和石墨文档等可以用于远程协作的工具都受到了空前关注。
4、线上教育行业:在《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发布后,“停课不停学”成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小学的唯一选择。不仅仅是各地大中小学大力推行线上教育,新东方、学而思、猿辅导等线上教育企业纷纷推出相关线上教学方案。
5、互联网医疗行业:这次大规模的在线问诊增加了消费者对于线上医疗的信任度,在用户体验和使用习惯等方面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那些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医院开展线上业务做出了新的探索,互联网医疗企业与医院的合作会增加,医药电商也培育了大量的用户。
证券之星:对于成长股投资,您的关注点在哪里?
史伟:就投资的本质而言,是着眼于未来,所以我个人觉得要重视对比美日发展欠缺的产业,但根据国际经验寻找投资标的,并不是对行业空间的简单对比,还要认真分析当下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与热门领域,股票投资需要伴随社会发展。
成长股选手,应该更加专注和聚焦于优秀赛道,逐步加深对长坡厚雪与商业模式的理解,找到既有发展空间,又对投资友好的领域。
投资一个行业或者是公司重中之重就是目前最好有相对强悍的财务指标,但是鉴于有些行业的特点不同,如果未来有强悍的财务指标也可以,但是这会提高研究的难度和对未来判断的要求。
除了这些高品质公司的选择之外,在交易层面我们需要考虑估值,不考虑估值的投资也是不理性的。这几年的实践证明下来,当你对估值理解的足够深、要求足够高的时候,在一定层度上你也可以慢慢变成带有一点逆向投资的风格。
证券之星:如何看待当下科技股的估值?
史伟:我们知道,巴菲特自称是拒绝投资科技股的,但后来还是投资了苹果。从财务数据看,现在的苹果已经不太像科技股,更像是消费品。通过构建足够强大的护城河,苹果把自己的经营业绩稳定的和可口可乐差不多,现金储备更是富可敌国,完全是消费品的玩法。这也是巴菲特投资的重要原因。
巴菲特拒绝投资科技股,一个很大的原因,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出发,科技股的估值无疑是非常非常高,和巴菲特主张的低估值投资标准是背离的。
从估值的角度看,A股的科技股存在估值泡沫化的风险隐患。一般来说,A股科技股估值通常约为 A 股平均估值水平的3倍。但 2019年以来,与美股科技股走势类似,A股科技股估值已快速上升到平均估值水平的6倍以上,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成长股中的5G、新能源产业链上涨明显,这刺激了科技股的短期走高。
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科技股走强是有很充足的背景:
一是从技术发展看,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是中美科技股长期行情的共同基础。当前全球处于第四次科技革命之中,科技公司处于“移动互联红利”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红利”的技术间隙期,5G、芯片、软件、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方向的科技板块,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具有较好的长期发展前景。而在这轮科技革命中,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科技应用市场,也是科技股近年来走强的基础。
二是从科技公司客户群看,科技股总体仍然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影响了社会服务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全球网民人数超过30亿,我国网民人数近9亿,人们的生产生活高度依赖科技公司提供的通信、计算、社交等服务,为近年来科技公司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5G、物联网、无人机器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科技公司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客户规模还将持续大幅增长。
三是从中美经贸摩擦来看,科技脱钩有利于市场资源向科技集中,促进科技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增强科技股盈利能力。
四是从疫情情况来看,疫情对人民生活方式改变是科技股在较长时期的成长动力。虽然疫情是偶然性事件,对宏观经济冲击体现为一次性影响,但人们某些行为、生活方式在疫情结束后会有比较长期的变化。尤其是在抗疫的特殊环境下,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无接触传送、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疫情分析、线上教育、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在线办公等行业都呈现出爆发增长。疫情催生的线上数字经济将成为一种社会趋势,支撑这轮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机遇。
所以,我认为不能单独地看估值。估值必须和质地匹配,最优策略是以合理价格买入优质企业,次优策略是以偏贵价格买入优质企业,最差策略是以便宜价格买入劣质公司。公司质地为先,估值在后,我个人觉得不应该花精力在劣质公司。
证券之星:对于选择个股上,有什么您很看重的财务指标吗?
史伟:投资的最高境界是赚取优秀企业成长的钱,需要对于公司的基本面有足够深入理解。我现在看公司,非常注重这个公司的品质——高品质背后需要高壁垒的支撑。
巴菲特对于一个公司的品质判断,基于这个公司的ROE(净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简称ROE)。历史上看,巴菲特倾向于投资消费类企业。在消费品这个赛道中,也不是每一家公司的品质都很好。我认为不能加价的品牌,就不是好的品牌,无法构成消费领域的好赛道。
要理解ROE背后的本质是什么,高ROE依靠什么去维持。比如无法加价的品牌或者渠道,长期来看高ROE是难以维持的。相反,我们过去一直举的茅台的例子,90%的毛利率和30%以上的净利润率,背后就是能长期提价带来的可持续ROE。
我们需要用动态眼光去看一个公司的品质,特别是医药和科技领域,需要长期的观察、跟踪和学习。一个公司的进化力很重要,但这也是最难的。
许多人觉得行业增速越快越好,其实并非如此。如果没有门槛,高增长是不能被保护的。许多制造业特征的公司,都有这样的问题。说是行业有一个新的增长点,但是销量和收入增长了之后,盈利并没有提升,ROE维持在个位数水平。这种公司并非好的投资标的。
在行业赛道中,我比较喜欢去做海外对比。海外已经有了现成的案例,中国企业通过别人经验去学习和追赶的过程,是最美的。目前我们人均GDP大约在1万美元,美国是差不多6万美元,日本是4万美元左右。我们看看中国和发达国家在哪些地方还有差距,从中去找投资机会。
比如医疗服务领域,之前无论是眼科医院还是连锁牙科企业,增长都不算很快。但是人均GDP向上突破之后,这些医疗服务领域的企业就出现较快速度的增长。再比如芯片领域,海外都是超级大公司。此前中国芯片企业和海外差距很大,然而这一次华为事件后,给了这些芯片企业做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