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营经济贡献信托力量
民营经济在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是金融机构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式,也是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重要要求。
上海信托作为改革开放40年、浦东大开发30年的深度参与者和见证者,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利用信托工具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以来就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其整体发展,疫情带来的冲击使得其融资需求更为迫切。为了帮助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早在2009年,上海信托就推出了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产品,近年来更是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以信托贷款、债券投资、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以及纾困基金等丰富的金融工具服务民营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信托存续投向民营企业的资金超过1500亿元,为数十万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其中,信托贷款规模约450亿元,债券投资约150亿元,股权投资约50亿元,资产证券化约900亿元。
具体来说,在信托贷款方面,上海信托截至今年8月末投向民营企业的约450亿元存量贷款规模中,覆盖了交运、餐饮、建筑等16个主要行业。
在债券投资方面,上海信托精选优质民营企业发行的债券,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有力支持了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信托通过基金化产品直接投向民营企业的债券规模约150亿元。
民营企业由于存在抵押物缺乏的困难,部分企业通过信托贷款等方式难以介入。针对这一痛点,上海信托探索利用股权投资等方式来解决这些困难。其通过设立城市发展基金、健康产业基金、科技创新基金、金融科技基金等方式,对优质且有发展潜力但是缺乏贷款条件的民营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支持它们做大做强。普沃文创母基金、东方临港君和母基金等基金都是在此背景下设立,聚焦文化娱乐、医疗健康、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质民营企业。截止今年8月末,上海信托股权投资规模约50亿元,其中绝大多数都投向民营企业。
除了贷款、债券、股权等传统方式之外,资产证券化是信托行业的非常重要的本源业务,在盘活存量资产、化解存量风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服务民营企业资金需求非常好的工具。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信托资产证券化业务共存续98单,存续规模超过900亿元。从最底层的资产来看,大多数都运用到了民营企业中,有力地支持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例如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冲击,上海信托今年成立了曦微系列资产证券化项目,提高信贷资产流动性,更加及时、高效地向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据了解,目前该业务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今年末预计规模将达到200-300亿元。
另外,上海信托也通过纾困基金的方式,为民营企业融资开通绿色通道。譬如,其成立了规模达3.5亿元的专项信托计划,有效缓解了某高端装备制造业行业民营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
抗疫的慈善信托模式
慈善信托是指仅以实现社会慈善事业为目的,并以全社会或部分社会公众为受益人的信托。
相对于普通的直接捐款,以信托的方式来进行公益项目可以保证慈善资金的保值增值和科学合理地进行分配,使慈善财产的使用更加可持续。依托慈善信托的形式,上海信托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已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道路。
数据显示,自2013年来,上海信托以慈善信托为工具,助力脱贫攻坚,在教育、医疗和文艺领域,累计投入超过3913.51万元(慈善支出,包括我们公司出资和社会出资所有慈善项目),覆盖了云南、贵州、四川等15个省份,累计受益超过10万人次,创造了金融扶贫的“上海国际信托模式”。
而今年疫情期间,上海信托的慈善信托项目再次发力。
今年2月14日,上海信托的“上善”系列赴鄂救援抗击疫情慈善信托在上海市民政局备案成立,这是在上海备案成立的第一单抗击疫情专项慈善信托,为援鄂抗疫医护人员提供补助,支持武汉地区医院开展新冠肺炎救治工作。数据显示,目前该慈善信托项目合计规模超过500万元,截至10月26日,已为39家医院及机构的1404名援鄂医护人员,累计发放关爱补助金280.8万元。同时,上海国际信托员工自发捐款设立了“信托员工自发捐款设立疫情慈善信托”,该项目共428名员工参与认购,3天内筹集善款83.6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及“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此,秉承“信托为美好生活创造价值”的品牌使命,上海国际信托践行品牌初心,深耕品牌核心价值,将奋斗目标融入中国梦,一直在路上。
上海国际信托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理念,率行业之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实现教育、医疗、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精准扶贫。2016年《慈善法》将信托确立为我国从事慈善公益事业重要机制,上海国际信托借此东风,注册了“上善公益”商标,以扶贫济困,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为首责,以慈善信托为工具,努力践行慈善事业,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